共计 2871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安中散这一经典方剂在中医古籍中有多个来源记载,不同版本的安中散虽同名却在处方、功能主治及用法上略有差异,均在中医脾胃病及相关杂症的治疗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与价值。
此版安中散由玄胡索(去皮)、良姜(炒)、干姜(炮)、茴香(炒)、肉桂各五两,牡蛎(煅)四两以及甘草(炒)十两组成。玄胡索能活血散瘀、理气止痛,对气血瘀滞所致的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;良姜与干姜均为温里之药,良姜善于温胃散寒、消食止痛,干姜则可温中散寒、回阳通脉、温肺化饮,二者经炒制或炮制后,温里散寒之力更强,可有效驱散脾胃中的寒邪;茴香(炒)温肾暖肝、行气止痛、和胃,对下焦虚寒及脾胃气滞疼痛有改善功效;肉桂补火助阳、散寒止痛、温通经脉,能增强方剂整体的温阳散寒之力,促进气血运行;牡蛎(煅)重镇安神、潜阳补阴、软坚散结、收敛固涩,在方中可起到收敛制酸、镇静安神的作用,缓解因脾胃不和导致的口吐酸水及心烦不安等症状;甘草(炒)在调和诸药药性的同时,经炒制后其温性增强,有助于协同其他温里药发挥作用。
炮制 :将上述药材精心研磨成极为细腻的细末状,以便于服用与储存,且能确保药物剂量的精准控制。
用法 :每次服用二钱,若为男性或能饮酒者,用热酒调服,借助酒的辛热之性,增强药物的温通经络、散寒止痛之功;对于妇人,则采用淡醋汤调服,醋味酸,入肝经,可引药入肝经,且能增强方剂疏肝理气、止痛的效果。若不饮酒者,可用盐汤点下。服用时间不拘泥于特定时刻,可根据患者症状发作情况灵活调整。
主要用于治疗远年日近的脾疼翻胃,此类病症多因寒邪之气留滞于脾胃,导致脾胃功能失常。寒邪内侵,脾胃气机不畅,可出现口吐酸水,胸膈胀满,攻刺腹胁,恶心呕逆等症状;脾胃运化失司,气血生化不足,不能濡养四肢百骸,则会导致面黄肌瘦,四肢倦怠。此外,该方对妇人血气刺痛,小腹连腰攻注重痛也有显著疗效,可通过温通气血、散寒止痛来缓解妇人因寒凝血瘀或气血不畅引起的腹部及腰部疼痛。
由熟地黄 2 两半,巴戟天 2 两半(去心),龙骨 2 两半,远志 3 两(去心,炒),茯苓 3 两,天雄 3 两(炮,去皮脐),五味子 3 两,山药 3 两半,苁蓉 4 两(酒浸),续断 4 两,蛇床子 4 两半(略炒),菟丝子(酒浸)4 两半组成。熟地黄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,可大补肝肾之阴血,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基础;巴戟天、苁蓉、菟丝子均为补肾助阳之品,巴戟天补肾阳、强筋骨、祛风湿,苁蓉温肾壮阳、填精补髓、养血润燥,菟丝子滋补肝肾、固精缩尿、安胎、明目、止泻,三者协同作用,可温补肾阳,增强肾脏功能;龙骨重镇安神、平肝潜阳、收敛固涩,对因肾虚或气血不足导致的心神不宁、遗精滑泄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;远志安神益智、祛痰开窍、消散痈肿,经炒后可增强其安神定志的功效,与茯苓配伍,可健脾宁心,改善因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、健忘等症状;天雄与附子功效相似,但其性更为刚猛,炮后可温肾助阳、散寒止痛,增强方剂的温阳之力;五味子收敛固涩、益气生津、补肾宁心,可收敛人体的正气,防止阳气外泄,同时对心肺肾三脏均有滋养作用;山药补脾养胃、生津益肺、补肾涩精,在方中可起到补脾胃、滋肺肾的作用,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与水液代谢;续断补肝肾、强筋骨、续折伤、止崩漏,可增强肝肾的功能,对于因肝肾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、筋骨无力等症有改善作用;蛇床子温肾壮阳、燥湿祛风、杀虫止痒,略炒后可减轻其毒性,增强其温肾燥湿的功效。
制法 :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末状,以便于服用与调配。
用法 :此版安中散又名安中汤,用法为将药末直接服用,具体剂量与服用频率在古籍中虽未明确提及,但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、体质强弱等因素综合判断,一般可参照其他散剂的常用剂量,如每次 3 – 6 克,每日 2 – 3 次,用温水送服。
主要针对醉饱心虚而合阴阳,累及于心脾肾三经所导致的三焦虚寒证。当人体因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等因素,使心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时,可出现三焦虚寒的一系列症状。如短气不续,是因心肺气虚,宗气不足所致;腹不安食,随即洞下,是脾胃虚寒,运化失常,不能腐熟水谷的表现;小便赤浊,精泄不禁,与肾虚不固,膀胱气化失司有关;脚胫酸疼,小腹胀满,则是下焦虚寒,气血不畅,经络阻滞的结果。该方剂通过多味药材的配伍,从补肾阳、滋肾阴、补心脾、温三焦等多个方面入手,全面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,恢复三焦的正常气化与温煦功能,从而改善上述诸多症状。
由小麦(炒黄)4 两,干姜(锉,炒)1 两,甘草半两(炙),陈曲(炒)半两组成。小麦(炒黄)可养心安神、除热止渴,对因脾胃不和导致的虚热有一定的清除作用;干姜(锉,炒)温中散寒、回阳通脉、温肺化饮,经炒制后其温性更为温和持久,可有效驱散脾胃寒邪;甘草(炙)补脾益气、润肺止咳、清热解毒、调和诸药,在方中既能增强脾胃功能,又能调和其他药材的药性;陈曲(炒)消食和胃,可促进脾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,缓解因饮食积滞导致的脾胃不适。
制法 :将上述药材研磨成散剂。
用法 :每次服用 2 钱匕,以大枣煎汤调下。大枣具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的功效,与安中散中的其他药材配伍,可增强方剂的健脾和胃、养心安神之功,同时大枣煎汤可调和药性,使药物更易被人体吸收,减少药物对脾胃的刺激。
主要功效为除邪热,和胃进食,用于治疗干呕。此证多因脾胃不和,邪热内扰,胃气上逆所致。方中小麦炒黄可除邪热,干姜、甘草、陈曲配伍可调理脾胃功能,使脾胃恢复正常的运化与升降,从而消除邪热,和胃降逆,缓解干呕症状,促进食欲的恢复。
此版安中散的处方组成、制法与《宋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版完全相同,即由玄胡索 5 两(去皮),良姜 5 两(炒),干姜 5 两(炮),茴香 5 两(炒),肉桂 5 两,牡蛎(煅)4 两,甘草(炒)10 两组成,将上述药材研为细末。用法为每服 2 钱,热酒调下;妇人淡醋汤调服;如不饮酒,用盐汤点下;并不拘时候。
功能主治 :功能为散寒止痛,主要用于治疗远年近日的脾疼翻胃,口吐酸水,寒邪之气留滞于内,停积不消,胸膈胀满,攻刺腹胁,恶心呕逆,面黄肌瘦,四肢倦怠等脾胃虚寒、寒凝气滞之症;以及妇人血气刺痛,小腹连腰攻疰重痛,通过温阳散寒、理气止痛来缓解妇人因寒凝血瘀或气血不畅引起的腹部及腰部疼痛。
注意事项 :实热者忌服。因为该方剂以温里散寒、止痛为主要功效,若患者体内有实热之邪,服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热邪,导致病情恶化。如患者表现为高热、口渴、大便干结、舌红苔黄等实热症状时,应禁用此方剂,需选用清热泻火之类的药物进行治疗。
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!勿延误!
文章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!仅作爱好者休闲。
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!